车子一路往村子里去, 两旁的建筑物逐渐低矮起来。进了村道, 入眼皆是三四层楼的楼房, 还有一些造成了小别墅的款式。
三家村经商做小买卖的人多, 经济宽裕, 便舍得在房子上费心思, 还有点攀比之风。
倒是许家在村里的房子依旧是老式的二层洋楼, 一家家户口迁了出去,之前留下的房子可以住却不能改造,许家人也没有想改的念头, 三五年都未必能回来一趟。
村子里头已经很热闹,明天才是正日子,不过席面从昨天就开始办, 昨天请的是帮忙的左邻右舍。今天是暖寿, 子孙请人用糯米粉做成鱼、百合、寿桃等花圆子供奉,再请上各家亲戚来吃酒, 明天则是亲朋故交齐聚一堂。
“外婆。”西西乳燕归巢似的扑向秦慧如。
秦慧如爱怜的摸着她的脸, 嘘寒问暖。
南南北北也走过去, 笑盈盈唤人。
十几米外, 正在跟许再春说话的许向华闻声抬头看过去, 脸上笑意更浓。
许再春看了一眼笑, “三个孩子都长这么高了。”
许向华也笑,“现在小孩子营养好,可不像我们那会儿没得吃没得喝。”
想起以前过的那日子, 再看现在, 许再春不禁唏嘘。家里的皮鞋厂经营的不错,他们全家都搬到了市里头生活,大孙子送到国外上大学,小孙女年纪一到也准备送出去。现在有点家底的人家都喜欢把孩子送到欧美读大学镀一层金。
这样的日子搁三十年前许再春想都想不到,他有今天,少不了许向华的提拔。
三胞胎伯伯叔叔伯娘婶娘哥哥姐姐的叫了一通,面含微笑,乖巧无比,换来一通夸赞。
看差不多了,许清嘉便道,“你们忙,我们先去看看奶奶。”
老太太身子还算健朗,就是耳朵不大好了,她老人家还不喜欢戴助听器,觉得不舒服。大家也就没劝着,活到这把年纪,当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他们说话大点声便是。
这会儿西西三兄妹正扬着声跟老太太说今天去博物馆参观了。
“一堆破罐子有什么好看的。”老太太可不懂古董不古董的,觉得就是一些老物件儿,还老贵老贵的,也不知道那些人怎么想的。
北北嘻嘻哈哈,“破罐子不值钱,但那是外公辛辛苦苦收集回来的,咱们得给外公点面子。”
老太太一乐,嗔怪,“淘气鬼。”摸摸脸拍拍胳膊,“哎呦,瘦了瘦了,骑马很辛苦的,你注意点,特别要注意安全。”
老太太见过小曾孙骑马,连人带马跳过了一道栅栏,吓死了人,老四和嘉嘉也是的,让孩子学什么不好居然去学马。
北北点头,“阿太,我防护措施做得特别好。”又乐呵乐呵道,“我没瘦,还胖了,比元旦回来的时候胖了三斤来着。”圣诞假期,三胞胎都回来了。
“胖了好,胖了好。”老太太笑眯了眼。
堂屋里头热热闹闹的,久别重逢,有的是话题能聊,一大家子难得才能聚得这么齐全,许家子子孙孙加起来四十来个,分散在各地。
许芬芳一家在省城生活,周如飞则在英国工作。
许家武、许家全兄弟两家定居在鹏城。
许家双一家在沪市。
许家磊八年前调到了西北一个贫困县历练,半年后宁燕妮带着孩子也过去了。
许清嘉在苏省一待就是六年,看情况还得再待上好几年。
许家阳在张家口空军基地。
小一辈里像是元宝以及三胞胎都在国外,其他兄弟姐妹里肯定还有不少要出去读书,像是许家武的女儿许静好,小姑娘在读高二,已经在为申请国外大学准备。
等这一辈长大了出去了,以后想再聚得这么齐齐整整,只会越来越难。
陪着长辈说了会儿,西西他们就出去玩了。
“小萝卜头们都长成大姑娘小伙子了,”邱燕笑叹一声,“我们都老了。”
许清嘉笑,“你服老我可不服老,我还年轻着呢。”
邱燕瞅瞅她的脸,“你是不是吃唐僧肉了。”明明是同龄人,可瞧着差了好几岁。”不是她自夸,她在同龄人也算显年轻的,可得看看跟谁比。
许清嘉莞然,“心态好自然不老,我可不像你天天把老不老的挂在嘴上,我每天醒来对着镜子就对自己说,永远十八岁。”
邱燕噗嗤一声乐了,“那我以后每天早上也得对着镜子厚脸皮一回。”
说得许清嘉也乐了。
正说着话,一位有点眼熟的妇人快步走过来,“双子家的,你婆婆来了。”
邱燕一愣,婆婆这个词,对她而言实在是太过陌生。
许清嘉微微一眯眼,刘红珍来了,她来干嘛?
刘红珍不是一个人来的,跟她一起来的还有她后来生的儿子陈鹏鹏,至于陈麻子,早就死了,陈麻子比刘红珍还大了好几岁,年轻的时候为了儿子拼了命的干活,年纪一大,什么毛病都上来了,又舍不得花钱看病,刚过六十岁就去了。
幸好那时候陈鹏鹏也大了,虽然比普通人笨了点,胜在有一把子力气愿意干活,村上和本家都发善心照顾点,娘儿俩日子倒是能过。
到了村外头,刘红珍让儿子坐在树下等她,阿武他们应该不乐意看见这个弟弟。
“你在这儿剥花生吃,别乱走,谁叫你都别走,妈马上回来。”刘红珍再三叮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