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言没有想到,刘志成原先住的地方竟然就和他现在的租屋相距不远,几成邻居!虽然这邻居间隔的距离有些远,不过放在大重庆,这点距离和彼此挨着没有多少区别。
沈言是在和刘家人吃过午饭,刘父刘母回旅馆休息以后,在刘志成的姐姐刘薛冰的引领下,来到刘志成失踪前住过的这个地方的。
刘志成住过的出租屋早已经租给了别人,两人到这里来只是来看看,并没有别的什么目的,所以两个人都没有进去,就在这户人家的门口站了站,两个人随即沿原路返回。
“这地方还是我帮我弟弟找的。”两人沉闷着走上一阵之后,刘薛冰对沈言说道。
沈言没有接话,听着。
“当年我弟弟来重庆,还是我陪他来的呢,看了好多地方最后才选的这里,是我弟弟选的,他很喜欢这里。”
说到这里,刘薛冰突然发出一叹,“说来也都怪我,当年我要是一直坚持,站在我弟弟这一边,让他选择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三年前的事情了。”
“其实你不是我弟弟的同事,对不对?”刘薛冰突然问道。
沈言不以为意,问道:“为什么会这么说?”
刘薛冰答道:“我们来过这里很多次了,每次接待我们的人都不一样,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就是每个人都给人一种很是压抑的感觉,但在我弟弟身上,我就没有察觉到。”
沈言当然知道刘薛冰说的那种压抑指的是什么。不管什么职业,一个人干久了,或多或少都会在他身上留下这种职业的痕迹,留在特工身上的痕迹,是一种本能的警惕,或者说,是对这个世界的不信任。
“这很正常。”沈言答道,“你弟弟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时间长了,你一样会在他身上感觉得到,这和我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有关,邮政所的人大多有这个毛病。”
刘薛冰面带疑惑,“可我怎么没在你身上感觉到?”
“这个……呵呵,你也知道,人和人是不同的,一群人中间出现一两个与众不同的人这是很正常的——对了,你是做什么职业的?”
沈言岔开了话题,问道。
“我是小学老师——国语兼教美术,两个班的国语和一个年级的美术。”刘薛冰答道。
“那你还挺厉害的。”
“没办法,学校老师不够,我这也是赶鸭子上架。”
“你美术是跟谁学的?”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学校里有个油画兴趣班,我一直待在这个班里到毕业。”
“那你怎么不去学油画?”
“中国所以遭受百年耻辱,是跟国民智力开发有很大关系的,国民愚昧,你又指望这个国家能强盛到哪里去?而国民智力的开发又是跟教育息息相关的。一个国家的科技、国防、工业等等这些的强与弱,就看这个国家的教育水平怎么样。你看那些侵略过我们的国家,哪一个不是教育强国?这就是我不选择学油画的原因。现在的中国,需要的是成千上万的老师,而不是成千上万的油画匠人。”
沈言有些奇怪,“为什么是匠人而不是大师?”
刘薛冰笑了笑,“假如达芬奇的时代有成千上万个达芬奇,达芬奇还是达芬奇吗?达芬奇还能称之为大师吗?——他也就一匠人,混迹于千万匠人之中,泯然众人矣!”
沈言笑了起来,为刘薛冰的这个比喻。
“我听说现在的老师好像挺难找工作的?”看向这个看上去像是二十刚出头的女孩,沈言问道。
“是挺难的……都被别人打到家里来了,还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去读书。不过那是以前,现在战争结束了,我们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刘薛冰的眼里充满了憧憬。
闪现在刘薛冰眼中的这种憧憬,沈言已经看见太多,在遵义、在桐梓、在綦江、在江津,在他从息烽从回重庆的路上,每一个他遇见过的人眼里都闪烁着这样的色彩。如此色彩,正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与向往!
唯有息烽除外,唯有息烽的色彩依旧是阴暗的,一如国民党内部一些人的坚定心声——可以降日,可以跪英舔美,就是不能和共产党人握手言和!
这些人才是国民党的中坚力量,这些人才能决定国民党未来的走向、决定未来的中国是战是和。黄山官邸的那位委座,就是这些人的代表,好似曾经的松门大统领。
只是张晓松有过的骨气,在这位委座身上是看不到的,有的只是“攘外必先安内”的自欺欺人,以及对内的残暴和对外的奴颜媚骨。
面对刘薛冰眼里闪烁着的憧憬,沈言只能在心里暗叹一声。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也和刘薛冰这些普通人一样,在希望着和平与幸福生活的来临,这也是他作为一个革命者奋斗的目的。不过沈言更加知道,和平与幸福的生活是祈求不到的,无论委座还是国民党,是绝对不允许中国这片土地上有共产党人立锥之地的,一旦共产党人放下手里的武器,十八年前在华夏大地上演过的那次对共产党人的屠杀,将会再次上演!
沈言坚信这一点!每一个共产党人也都坚信着这一点!
“4。12”和“马日事变”中那些牺牲了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也在用他们的鲜血提醒着这一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