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音寺原名南海大寺,坐落于西沽镇上的东面,始建于明永乐二年,明嘉靖年重修,重修后重新更名为现在的名字——潮音寺。
负责拱卫京师的大沽口炮台,就在潮音寺往东不到五公里的地方,与潮音寺一样,大沽口炮台也是修建于明永乐年间。
可不管是潮音寺还是大沽口炮台,见证了明帝国灭亡和清王朝倒台的这两处地方,如今都已经衰败了,历经数次大修的潮音寺早已经残破不堪,想拒敌于国门之外的大沽口炮台更是只剩下了遗迹——遗迹里只有耻辱,没有辉煌。
或者,从大沽炮台开始建造的那一刻起,它的耻辱就已经被注定!
又或者,大沽炮台就是在用这样耻辱的存在再次警醒后世者,大海再是辽阔,也挡不住那些侵略者的心,不想着进取只想保住现成和现在的国度,最终什么也保不住,只留下一段耻辱,让再后来者咬牙切齿!
沈言是没有咬牙切齿这种闲情的,时间对他来说很紧,别说到大沽口炮台去凭吊,就是从潮音寺经过时,他也没有多余的空闲向潮音寺多看上一眼。他得尽快赶回大连,对他一早的计划做出调整。
和谢天临接头见面、取走谢天临身上存有的马汉三的“罪证”,只是沈言来天津的目的之一,验证以大连为基地、把触角伸向天津和山东能否可行,是沈言的另一个目的,也是最为重要的目的!
不管目的达没达到,作为一名特工,沈言都不会去做那些婆婆妈妈的事情。
葛沽镇到潮音寺所在的西沽十六七公里的路程,该说的和该交代的,都已在适当的车速里了结,唯有对寄给谢天临的那份日军大陆挺进队队员名单,沈言提都没有提一下。
不管谢天临有没有把那些大陆挺进队队员给做了,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尴尬的话题。毕竟两人现在都是共产党员,如何处置那些双手沾满了中国军民鲜血的日军特战队员,须得征得组织上的同意,谢天临真要不经请示把那些日军特战队员给干掉了,等待谢天临的绝没有好果子吃——虽然从内心来讲,沈言真的希望谢天临这样去做。
明知道可能产生后果,沈言当然不会去提。
到了西沽镇,沈言没再让谢天临继续送,和谢天临道声了别,便再无耽搁,一个人步行到海河边,坐上了等候在那里的船。
船,是沈言昨天到西沽镇后,和镇上一户在海河里打渔的渔家商量好的,渔家没有失信。
船顺流直下,载着沈言,向与广阔大海相连的海河口驶去。
“那里就是大沽口炮台。”
像是生怕沈言不知道似的,划向海河入海口的小渔船上,正划着桨的渔民伸手指了指大沽口炮台的方向。
“当年英国人法国人就是从这里打进京师,烧了圆明园的!唉,这都是老一辈的事了。”渔民叹着气说道。
“大沽口炮台?这我听说过,没想到这么近。”沈言淡淡应道,“这次忙了些,下次再来天津的时候,一定上这里来看看。”
面对耻辱的历史,再是感叹、再是叹气又能如何?终究什么也改变不了。毕竟它只是过去,已经逝去,可要不再抓紧现在,失去的就不仅仅是现在,还有未来——未来的中华大地上,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个大沽口炮台。
沈言刚说完,渔民便收起他的叹气,赶紧说道:“先生下次要再来,请先生再雇我的船,可好?”
现实比历史重要!渔民显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一定的。”沈言向渔民保证。
一个小时以后,渔家小船来到了海河口,沈言坐上了在海河口等着他的那艘被称作大榷子的渔船。这是一种可以进行远海捕捞的渔船,也只有这样的船,才能把沈言从大连送到天津来。
专门雇船往返大连和天津一趟,花费自然不菲,但却是值得的,因为它证明了沈言之前的想法是行不通的,太过理想!
沈言原以为,大连至天津两百余海里的距离,也就一天多不超过两天的时间就可以达到,可实际走下来,竟用了近五天,这还是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如果风浪太大,或者再有些别的什么状况,就不知道要用多少天,甚至返航也都是有可能的。
最为关键的是,每到冬天,无论大连、天津还是山东,这些地方的沿海海域都要结冰,船根本没办法航行。这种现象,也是沈言在坐上大榷子来天津的途中,船上的渔民告诉他的,身为南方人的沈言以前是根本不知道大海竟然还会结冰,如果早知道,他绝不会想着把根据地设在大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一早的想法虽然失败的,但至少让沈言体会到,古人说的这句话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沈言所以要采用这样一种花费不菲的渡海方式,没有去乘坐大连到天津的客轮,除了客轮的时间是固定的这一原因之外,军警特对到港旅客的严密盘查,是沈言不敢乘坐客轮的又一、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
大连和天津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沈言能想象得到,大连的客轮抵达天津后,会遭遇到什么——那种恨不得把每一名的旅客的骨头都捋干净的检查,沈言哪敢保证自己的身份不被人给揪出来。一旦他军统人的身份在天津现了形,以戴笠对他有过的怀疑,其结果对沈言来说无疑是个灾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