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远决定于这天实行一场阻击战。
阻击,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布兵于某一山高路险之处,占据有利地形,一旦目标出现,抓住战机迅速出击,以达到一种出其不意的理想效果。这就够了,杨志远要的就是这种效果,可阻击又可曰‘狙击’,这就有些凶险了,此为大量杀伤和消耗敌人之意,这是阻击战中的最佳结果,可这也恰恰是杨志远瞻前顾后,难以痛下决心之处,他知道孟路军说得没错,要知道战时的情况往往瞬息万变,兵慌马乱之时,一旦局面失控,只怕是阻击不成,反伤自身,那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杨志远这次想要阻击的目标就是本省省委书记赵洪福。
杨志远春节在北京与李泽成于商场喝茶,李泽成当时提醒杨志远,他现在有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是赵洪福书记,杨志远知道李泽成这话是肺腑之言,一语中的。
在这近二年的时间里,本省政坛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已是暗流汹涌,赵洪福书记和朱明华省长两人一见面都是笑呵呵的,一团和气,看似关系融洽,可杨志远他们这些局中人却早已看出了其中的端倪,赵洪福书记初到本省之时,对下面地市一级的干部,一直都是按兵不动,但近半年来,赵洪福书记开始有了动作,本省四大经济强市,榆江市委书记张淮和合海市委书记罗亮都属省委常委,赵洪福书记自然不好在这两市出手,但他在年前还是走了一着棋,那就是想方设法让会通市委书记于海天升任省人大副主任,帮于海天在退休前解决副省级待遇,省委的一位副秘书长经赵洪福书记提名推荐接任市委书记一职,虽然省委副秘书长和市委书记属平级调动,但市委书记属一方诸侯,会通又是本省第三大经济强市,经济实力雄厚,而且此副秘书长相对年轻,其有了地方工作的经验,上升空间更大,假以时日,再回省城,至少是副省长。赵洪福还有意让普天市委书记陶然到省政协当副主席,但陶然对此并不满意,同时此举也遭到了朱明华省长的强烈反对,赵洪福这才暂时让普天保持现有格局不变。但其他地市的市委书记,在赵洪福书记的运作下,都有了不小的变动,朱明华省长尽管尽管对此颇有微词,但市委书记属党口,作为省长,朱明华自是不好过于干涉,除了三二个像陶然这种周至诚书记在本省时,属朱明华一手提拔的,朱明华必须力保的下属外,其余诸人,朱明华只能选择妥协退让,怎么说赵洪福都是省委书记,新官上任,不可能总是保持原有的格局一成不变,朱明华自是明白,如果自己在人事任免上与赵洪福硬碰硬,彼此撕破脸面,那只能是弊大于利。朱明华虽然选择了妥协,但心里肯定有了诸多想法,书记省长两位主官间隙已生却是显而易见。
李泽成当时就此和杨志远分析,尽管他杨志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属于朱明华省长这条线上的人物,但朱明华省长属周至诚书记一手提拔,周至诚书记对朱省长有栽培之恩,而且现在朱省长与国良副省长他们或多或少已经结盟,在不属违背原则的问题上,按亲疏远近,杨志远都得和朱省长、国良副省长休戚与共。这就是官场所谓的线和圈子,是人就躲不过,杨志远也是如此,他不可能独断独行,置身事外,一旦如此为之,那么他杨志远就会成为一个孤立的个体,其今后在官场上只怕难有更大的作为,不管他杨志远有多大的能力和才学,一个人肯定成不了气候,官场就是这样的一个现实,上面得有人提携,下面得有人办事,这就是圈子,这就是线,谁都无力抗衡。所以李泽成才会认为杨志远不好办,夹在中间,颇为为难。他杨志远不可能过于明显地向赵洪福主动靠拢,这是个两面不讨好的行为,会为官场诸人所不齿,但李泽成认为杨志远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适当地和赵洪福有所接触,找机会让赵书记看看社港的成绩,既然杨志远近两年在社港所做的成绩实实在在,没有半点虚假,那就有必要让赵洪福看看,一旦让赵书记感同身受,肯定会对你另眼相待,作为省委书记,广纳贤才是其基本的政治素养,人才就是人才,这点无需置疑,必须承认。但有一点,就是杨志远怎么去制造这样一个让赵洪福书记认知自己的机会,这个机会不能刻意,需看似偶然,却又在情理之中,这就得看杨志远的机遇和智慧。李泽成还说,根据他的了解,他觉得朱明华省长的能力和人品皆佳,中央对他颇为认同,之所以没能让他接任省委书记一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因为是本省人,中央不想让其于本省主政,但一旦朱省长与赵书记合作不是愉快,影响到本省的工作,这是肯定是中央不愿意见到的。怎么办,以他李泽成的估计,中央最终肯定会将朱明华调离,到异地去当书记。朱省长一走,许多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本省三分天下的局面肯定会为之改变,所以,从长远计,李泽成认为杨志远有必要与赵洪福近距离的接触接触,这对大家都有利,唯一的难题就是方式和方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