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官方网站是枯燥的,要在很多报告和表格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更是考验一个人的时政敏感性。
好在林灰很快就有所收获,在浏览的过程中。
G信部网站上这样一条报告引起了林灰的注意:
2013年我国手机病毒继续呈现爆发式增长,病毒样本数已从2010年的 6000余例发展到 70万例。
其中安卓系统上的恶意程序占据主流。
恶意吸费代码增长尤其迅猛。
其采用病毒生产传播与人工诈骗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了完整的黑色利益链条。
给手机用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shi
肆虐的手机病毒??
看着这个消息,林灰若有所思。
说起“手机病/毒”
这在林灰听起来这已经是一个比较遥远的词汇了。
前世21年虽然不能说手机病/毒销声匿迹了。
但普通用户不搞一些骚操作的话基本不用担心手机病/毒的危害。
即便是安卓手机用户也不需要刻意担心手机病/毒。
比起忧虑手机病/毒。
往后几年的话,用户其实更应该慎防的是电/信诈/骗。
至于说为什么现在手机病/毒如此猖獗呢?
可能跟现在移动互联尚未完全标准化有很大的关联。
虽然移动互联已经崛起了。
但却还没完全崛起。
和后世几年移动生态相对比较规范不同。
以往后几年的眼光来看此时的移动生态依旧具有浓重的“草莽”气息。
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正因为移动互联尚未完全标准化。
使得相关的移动互联生态建设并不是很到位。
这样移动端用户在使用手机时的安全问题也就随之出现。
很多时候当手机用户在获取手机各种资讯的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进入到各种原本应该属于电脑端的网页。
这些网页并不是规范化的。
一些原本存在网页端的病/毒木马之类的很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手机用户。
用户在实际使用手机的时候如果稍不留神就很容易中招。
智能移动设备本就是需要同外界进行复杂交互的。
这个同外界交互的过程是伴随着一定风险的。
如果外面的环境有风险的话手机意外中招的可能性也会增大。
手机病/毒肆虐这个问题想要根除的话。
只能依托于移动端相应的生态建设。
之所以现在生态建设还不到位,并不是相应的软件厂商不给力。
而是因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情况。
林灰觉得这背后应该是网络建设的原因。
尽管4G铺设十分迅速。
但林灰印象中到14年10月份我国4G用户也没达到1亿。
更何况现在才刚刚2014年年中。
实际上4G用户估计也只有五千万左右吧。
尽管“五千万4G用户”已经很可以了。
这个数字从世界范围看已经不小了。
但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
即便是能有1亿的4G用户也不够。
哪怕是1亿的4G用户相对于13亿的人口基数。
4G用户占国民比例还不到10%。
这个覆盖比率不要说良好的移动互联生态了。
当多数网民还在用2G上网呢。
就是一些前世很火的国民级应用都没法普及。
现在这个情况注定了一些前世曾经火热的国民级应用没啥生存空间。
就比如说某音之类的软件。
纵然林灰很清楚这些软件的运营策略以及开发基数。
纵然现在林灰搞该类软件基本不用担心有啥竞争对手。
但现在搞出来也很难重演当初的辉煌。
一个软件能够火热起来除了涉及到经营思路、产品模式这些。
也要考虑到时代背景。
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相应的网络设施难道要林灰去帮忙建基站么?
这种东西个人根本是不可能玩得转的。
就像修路,大家都明白要想富先修路。
但修路这种事情又有几个人玩得转呢?
同样,像基站建设。
官方敢于大刀阔斧的建基站是因为手握几千亿级别的现金流以及各种轻而易举可调用的资源。
不说是隐形资源了,就是现金林灰现在这点钱不够看。
而且并不是4G覆盖就完事了。
想要真正的全民级应用的兴起还需要资费费用的下降。
现在虽然4G用户基数几千万了。
但此时的4G资费依然不能说是很友好。
现在的几千万的用户,多数4G用户只是图个新鲜。
并不是所有人都日常应用4G。
因为4G相对高昂的费用以及4G场景下应用相对比较匮乏。
以至于现在还有很多4G无用的声音。
这种质疑像极了人们曾经面对3G的质疑和几年之后人们对于5G的质疑。
(关于3G,林灰其实没啥印象,很无感那种。
从使用终端就可见一般。
相比于曾经特地购买5G手机体验5G、购买4G手机体验4G。
林灰印象里是从没记得有曾专门购买过3G手机。
事情似乎也是如此。
除了部分运营商3G经营了一段时间之外。
我国似乎就没怎么从3G逗留。
几乎就一夜从2G跨越到了4G。
但不能因此就说3G没用。
不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
怎么知道没有未来发展的隐患呢?
林灰觉得没有曾经的一步一个脚印按部就班地扎实推进也不可能有后面4G的弯道超车。
至于说5G,林灰穿越前夕对于5G的应用很像是现在人们对于4G的态度。
在普通人看来,5G除了网速稍快之外。
实际上并没有改变太多人的生活。
以普通消费者实际体验5G的话似乎除了能觉察到网速稍稍快了一点点之外也感觉不到太多了。
普通消费者的体验自然是真实的。
不过林灰觉得并不能据此说5G比较鸡肋。
林灰记得关于5G官方在规划的时候相应的表述是:
“5G的应用场景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大连接物联网(mMTC)和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
前者主要面向娱乐、社交等个人消费业务高速率、大带宽的宽带应用,后两者主要面向物物连接的应用场景。
5G预计 20%用于人和人之间的通信,80%用于物和物之间的通信……”
看得出5G在应用的时候其本质类似于架构物与物之间的连结之后再回馈于人。
正因如此,在5G兴起的初期。
以普通人的思维出发,暂时感受不到5G太多的用处其实也是很正常的。
喜欢穿越:2014请大家收藏:(www.ishuse.net)穿越:2014爱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