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一怔,他甚至不敢去看太子不良于行的双腿,好像只要他不看,他的太子就还是那个让他引以为傲、健健康康的太子。
【闻道成】却像是嫌刺激还不够似的,质问武帝:“我问您呢,陛下,您会让这样的残废当太子吗?!”
什么废不废的,局面就摆在这里,不管他到底报复不报复,他都失去了本该属于他的一切,那他为什么又要让那些等着看他笑话的贱人好过呢?!
武帝恼羞成怒:“你这是和你老子说话的态度?!”
“我早就没有爹了。”比放狠话,太子就从没有输给过谁。
两个火爆脾气的人,此时看着彼此就像是在看着仇人。
就在武帝忍无可忍,打算动手的时候,福来终于从大雨中冲了进来。他一得到消息就马不停蹄地赶了过来,再顾不上什么大雨不大雨的。
福来抱着东西冲进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愣了一下,他们甚至没有反应过来,这个老太监是谁?怎么敢如此大胆?
还是太子第一时间认出了福来,这是他娘还活着的时候派来他身边照顾的太监,他不耐烦对方,但也一直荣养并敬重着,只是并不算亲近。
在这种时候,只有这个一直安静不给太子惹事的老太监,敢护在太子眼前,一个劲儿地给武帝磕头请罪,请求武帝饶恕太子。
他哭得涕泪横流,磕得鲜血淋漓,递上了周皇后交给他的遗物。
周皇后生前一直被诊断为忧思过重,武帝始终不懂,她在担心什么,是害怕再一次失去儿子吗?可是他明明已经对她保证,他会用他的生命保护好他们唯一的儿子。
如今,武帝才终于懂了。
周皇后在担心有一天武帝老了,谗言水滴石穿,会再也容不下他们的太子。
翻开历史仔细看,有多少太子是能安安稳稳当上皇帝的呢?随着太子年龄的不断增长,再深厚的父子亲情也会掺杂这样那样的身不由己。没有了周皇后和太后从中调和,真的不敢想象太子会和武帝最终闹成什么样子。
福来就是那个周皇后和太后留下用来救太子的后手。
如果可能,她们自然是不希望福来在未来的某天得到启用的。但万不得已之时,至少福来可以为太子做些什么,好比把她们这些已死之人的临终遗愿送到武帝的耳中。
周皇后和太后都在信中设想了种种父子成仇的局面,其中最糟糕的却不是太子被废,而是武帝要举剑杀了太子。
不管是周皇后还是太后,她们都没有要求武帝必须立【闻道成】为太子,若太子行事不端,危害天下苍生,陛下自可放手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她们绝无半句怨言。她们只是、只是……舐犊情深,还望陛下能放太子一条生路。
一句句,一幕幕,刺入了武帝的心。
好像所有人都笃定了,终有一日,他会要杀了他的太子。
因为所有人都看清了这个因为太子与武帝的性格而必成的死局,只有武帝还活在父慈子孝的美梦里。
武帝的手死死地扣在“但求饶恕安-邦一命”的字样上,无法明白,为什么所有人都不信他。
福来咬牙,还是说完了周皇后的遗愿。
若太子搬离东宫,她希望能在新太子入主东宫之前,推倒旧东宫,重新建立。周皇后话里的意思很委婉,表示新太子肯定不愿意用旧物,而且这个东宫实在是太小了,当初建立的目的也不是当作东宫,只是想让嫡子离帝后更近些。新太子应该有个新东宫。
但说来说去,其实最本质的原因还是周皇后了解自己的儿子,不再属于【闻道成】的东西,他宁可毁了也不会留给任何人。
但太子若遇难,再这么无理取闹,只会更加激怒武帝,对太子没有任何好处。不如让她这个已死之人来说,她反正已经死了,说什么武帝都拿她没辙。她宁可耗费完她和武帝最后一点情分,也想让儿子能够安安生生地活下去。
太子听着母后生前的种种安排,看着武帝的笑容更加讽刺了:“你一定在奇怪为什么发妻不信你吧?多简单啊,你叫她如何相信一个曾与她山盟海誓,后来又一个一个女人娶进门的丈夫?”
什么情深,什么后悔,都是骗鬼的。
皇后永远是安静的,贤淑的,端庄的,不争不闹,大度得宛如一尊菩萨。但那并不是她本性就如此,只是她在一次次失望之后的认命。她不是不难过,不是不受伤,只是习惯了,看淡了,就这样吧。
武帝再也承受不住,冲出了东宫,身后是太子形若疯癫的张狂大笑。
但周皇后不知道真假的临死一搏,却还是起到了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作用。太子确实是被废了没错,可东宫却被直接封了大门。换言之就是,武帝再不会立任何太子。【闻道成】之后,再无太子!
论了解,还是周皇后了解武帝。
太子连夜出城,由慧根大师和一线道长亲自护送着上了六台山,这对互相看不顺眼的兄弟,因着太后的遗愿,拼了命地要保下废太子。他们好像生怕武帝反悔,要收回成命,杀死胆大妄为的太子。
武帝坐在九五之尊的皇位上,整整一夜,眼睛里充满血丝,却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就是孤家寡人。
再回首时,他的身后没有父亲,没有母亲,也没有妻儿兄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