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远(张将军),我们已经安排好了。”就在张辽担心张成之时,已经安排好斥候和全军士兵的曹洪和于禁回来了。
“二位辛苦了,过来休息一会吧!”
“好咧!”
“多谢张将军!”
“文远兄,你说就张成那小子再加上你那十八个‘狼牙’亲兵,他们能在不惊动敌军的情况下打开鲁县的城门吗?”坐在张辽身边的曹洪说道。
“是啊,张将军。我也有些担心。”听到曹洪之言于禁也说道。
听到于禁的话,张辽尚未开口曹洪就不干了,他和张辽关系好,又是年轻人的性子,平时和张成、张新以及张辽的亲兵之间也经常比武较技,所以他也担心张成他们的安全。可是,这却不代表他能容忍于禁对张成他们的质疑,况且于禁现在只是区区一个军司马。“于司马且请放宽心,张成那小子为人稳重,而文远兄的‘狼牙’亲兵也是我军中精锐中的精锐,单兵实力甚至还强于主公亲军‘虎豹骑’的士兵。文远既然敢将他们派出去,打开鲁县的城门必然易如反掌!”
“子廉,过奖了。别让这帮小子太骄傲了。”曹洪的那护短的态度不禁让张辽为之好笑,紧提着的心也放松了些,不过他可不能让曹洪继续发挥下去。作为宗族将领,曹洪原本就自命高人一等,只有那些明显比他强的人或者是曾和他同生共死的人才能得到他的认可,所以外姓将领中也只有张辽、乐进和李典才符合曹洪的标准。而于禁作为原兖州军官,虽然他原来的直属上司是和曹操关系极好的鲍信,也没能赢得曹洪的尊重。而于禁对张成等人的担心在张辽看来不过是正常的反应,在曹洪眼里就变成了对张辽的质疑。以曹洪的小心眼,绝对会让于禁下不了台,甚至造成两人之间的对立,这可不是张辽希望看到的,也有违曹操的意愿。所以他立刻开口打岔,做起了和事老。
“于大人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张成他们虽然久经战阵,可是偷城袭营这还是大姑娘上嫁人——头一回,就连我也也有些担心呢。”张辽的俏皮话立时冲散了现场刚形成的略有些紧张的气氛,而且不同的称呼也向曹洪表明三人关系的亲疏。接着,张辽又开始转移曹洪的注意力。“子廉,一旦张成他们得手,我们就要立刻出动。这次由你率骑兵先行,你就先去检查一下骑兵的状况吧。”
打发走了曹洪,张辽这才有时间和于禁交谈。对于这位在历史上和自己齐名的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于文则,张辽十分的感兴趣。
历史上的于禁原为鲍信的部将,鲍信在征讨黄巾之战中阵亡后于禁归属将军王朗。后来被将军王朗(此王朗不知道是不是那位被孙策驱逐的会稽太守王朗)举荐给曹操,拜为军司马,随后攻徐州、讨吕布、征黄巾、伐张绣,屡建其功。
在曹操被张绣偷袭败走之时,全军大乱,唯独于禁独自约束所部兵将,且战且退,虽有死伤而不相离。待张绣军士兵追赶稍缓,于禁徐徐整队,鸣鼓而还。在尚未回到曹操大营之时,在道旁看见十余人被创裸走(就是受伤后裸奔),于禁问其原由,答曰:“为青州兵所劫。”于禁大怒,对他的部下说:“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于是率兵讨伐青州兵,数之以罪。青州兵急忙逃到曹操那里哭诉,而于禁却不急着见曹操,反而先立下营垒。许褚和于禁关系不错,派人通知于禁:“青州兵已诉君矣,宜促诣公辨之。”于禁却说:“今贼在后,追至无时,不先为备,何以待敌?且公聪明,谮诉何缘!”在将营盘全部安排好之后于禁才入大营晋见曹操,向曹操陈述当时的情况。曹操听完于禁的陈述后大悦,说道:“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於是以于禁前前后后的功劳,加封益寿亭侯。
于禁军旅生涯的巅峰之作在官渡之战前期,那时于禁坚守延津,仅凭两千兵力就使袁绍的数万大军不得前进。袁绍军变着法的进攻手段却一一被于禁所化解,始终无法击破于禁的防守。史书《三国志#8226;于禁传》记载:太祖初征袁绍,绍兵盛,禁原为先登。太祖壮之,乃遣步卒二千人,使禁将,守延津以拒绍,太祖引军还官渡。刘备以徐州叛,太祖东征之。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于是,从此后曹营有了“守城必有于文则”的说法。于禁也成为了和张辽、乐进、张郃、徐晃齐名的名将,即曹魏的“五子良将”。
不过在建安二十四年,于禁率军增援曹仁却遭遇天灾,大雨倾盆,汉江水溢,于禁大军被淹,无力抵抗关羽的进攻,于是向关羽投降。关羽被吕蒙击败后又投降孙权,被囚禁于东吴。直至曹丕称帝,孙权称籓之时才被孙权遣返。后病逝,谥厉侯。
“文则,子廉与张成他们颇有些交情,性子又有些急,还望文则勿要见怪。”张辽说道。
对于张辽的自来熟于禁倒是有些不习惯,“张将军……”
“嗨,文则,你我即为同僚,此次又一同出征,按照西方佛教的说法,这就是缘分。既然你我有缘,私下里就不必太生分了,互称表字就是。”张辽依然致力于拉近两人的关系。曹操的用人方略是唯才是举,以于禁的能力早晚会在曹营出头,现在打好关系总不会错。况且有了重生的自己,刘备都不见得能发展壮大,于禁樊城兵败之事也就没有发生的可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