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的情绪变化被敏感的杨松捕捉到,他顿时暗自舒了一口气。张鲁能够如此平静,熟悉张鲁的杨松已经知道,张鲁对汉中易主已然做好了心理准备,只要机遇一到,曹军方面的条件又合适,张鲁降曹便成定局。
“阳平关丢了……”张鲁平静的说了一句,然后叹了口气道:“丢就丢吧,正好先集中兵力。对了,成固那边的援军可曾派出?”
“已经派出了。杨柏将军率军八千,已经连夜开拔,星夜兼程,增援成固。”阎圃也知道阳平关易手是不可避免的,任何军队在没有准备的前提下被一支精锐之师偷袭,而且还是曹军这样的百战精锐,丢失阳平关不过是情理之中的。
“是吗?也好!但愿杨柏能赶得及!”张鲁叹道,但同时他还意味深长的看了看杨松。
杨松被张鲁这一眼看得实在有点心虚,要知道,杨柏是他的族弟,而他也早就提醒过杨柏,出兵也就是应付差事,千万不要将自己的实力送给曹军蹂躏。他们虽然愿意为曹军入主汉中而背叛张鲁,但却不愿意让自家的实力因此而受到损失。
虽然不知道张鲁究竟知道了什么,杨松都明白,此时自己已经无路可退了。即便自己此时将所有的事情想张鲁和盘托出,但阎圃本就与自己不合,若是知道自己的举动,绝对会建议张鲁拿他开刀。若是一意孤行,即便自己会出事,但自己的家族却会在曹军占领汉中后被保全下来,甚至还会因为自己对曹军的功劳而得到更大的好处。况且杨松还明白,张鲁与他的关系一直不错,而且张鲁如今也不是嗜杀之人,即便消息泄露,自己的性命也未必有失。
想到这里,杨松又安心了许多。
“师君,我们不妨将曹军攻占阳平关的消息传到成都去,说不定会引起刘璋那边的兴趣。到时候葭萌关未必不会出兵阳平关啊!”杨松试探着说道。
“用不着了!”张鲁摆摆手,“刘小三早就看我们不顺眼,葭萌关那边一直是屯驻了重兵的,哨探也一直派到了阳平关下。阳平关驻军若非因为过于重视刘小三,又怎会轻易被曹军偷袭?城关易手,如此重大的事件,葭萌关估计已经知道了,说不定此时消息向成都送去了。”
张鲁的态度如此,杨松心中更加安心,
“师君,曹军这般动作,估计兵力应该在三万左右。是否让上庸城派援兵前来增援?”阎圃说道。
“不可!”杨松阻止道:“上庸扼守汉中与荆州的要道,若是上庸实力被抽空了,荆州军突然来袭又当如何?就算是我军实力不如曹军,可是除去张卫、杨柏的一万多士卒,南郑城中还有三万余大军,城内囤积着足够支用三五年的粮草,又何惧曹军来袭?”
“话虽如此,可死守南郑只会让曹军控制汉中其余各地。届时我方只余南郑一座孤城又有何用?至于荆州军,他们此时估计还得防备宛城的曹军,哪里有心情打上庸的注意?”阎圃一向与杨松不和,何况他也知道,杨松不愿上庸城出兵不单单是担心荆州军,更是不愿上庸的申家的势力进入汉中腹地。
“好吧!”张鲁点点头,同意了阎圃的建议。就在杨松还想说话时,张鲁开口说道:“此事阎圃说得有理。宛城曹军已让荆州军无力顾及上庸,便是抽出部分援兵亦不至于影响上庸防务。此事就这么定了!”
张鲁此时还是汉中的老大,他一拍板,杨松也不能再反对。此时杨松也唯有希望曹军动作快一点,拿下成固后堵住上庸守军的道路。至于他的弟弟杨柏,杨松也希望他眼睛放亮一点,见势不妙就要拔腿跑路,千万不能让把斜背自家控制的军队受到损失才行。
可是无论是张鲁、阎圃还是杨松,他们全都没有想到,曹军不单单是从褒斜道一条路攻入汉中,还有一支实力与主力相当的偏师从子午谷道进入了汉中。而且这支偏师不但攻克了两座重要的小城定远和龙亭,随后还合兵一处,已经在南郑的援军出发前攻克了成固。
“伯道,信使是否已经派出?”张颌站在成固县的西城门上问道。
“回禀张将军,信使已经派出。为了确保消息能送到将军那里,我派出了三名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的好手。”郝昭带着尊敬的语气回答。
这一路上,郝昭也算是见识到了张颌的能力,也对张辽任命张颌担任偏师的主将是心服口服了。加上郝昭自身的能力也并不逊于张颌,在张辽的调教之下大局观的把握更加准确,两人又都是爽快人,还都有袁绍降人的背景,这一路上相处下来,关系也明显亲密起来。这可是他们被“软禁”在枢密院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办到的,可见单独相处却是能够增进感情。
“若是某没有料错,此时张将军必然已经攻克褒中。我们的消息一到,合围南郑的命令必然就会下达。伯道,让弟兄们好好休整,免得军令到时措手不及。”张颌说道。
“张将军但请放心,军中士卒皆是久经训练,到时候不会误事的。”郝昭回答道。
这两个人都在口中称呼“张将军”,但是无论是他们本人还是身后的卫士都知道,张颌说的“张将军”是张辽,而郝昭口中的“张将军”却是张颌。至于张辽,郝昭是直接称呼“将军”的。这也是那些与张辽关系亲密的将领对张辽的称呼。曹军中所有的将领,除了他们的亲信之外,能让全军士兵忽略姓氏人直接称呼将军的,也只有张辽一人而已。而且这个习惯在曹军中根本就不会造成任何误会,但凡是有人用自豪或亲热的语气向旁人讲述将军的事迹,那绝对不会有错,故事中的主角必然是张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