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之行的顺利让张辽在回襄阳的途中一直是眉开眼笑,很明显的一副好心情。但是在渡过汉水,进入襄阳城后,张辽却命人将邓芝及张辽从那个村子带着的因受到邓芝照顾而被张辽另眼相看的母子去司马懿处安排休息,张辽自己则有张新护卫着,拨转马头向曹操的行馆而去。
此次新野之行,张辽的收获可谓巨大,不但歪打正着的顺利招揽了邓芝,还搂草打兔子,顺带着为十年后北疆的人才储备多添了一个历史上的名将。
邓艾,这个出身贫寒的新野邓氏子弟。因为战乱,他们的村子仅剩下老弱妇孺。就在他们为生活所迫,无以为继之时,游历益州的邓芝回到了家乡并出于同情,担负起了这些同为邓氏子孙的领头人,也使得原本想逃难到兖、豫的邓艾之母放弃了离开家乡的打算。
而这样的偏差就使的历史上原本应该是在颍川才渐渐崭露头角的邓艾还在籍籍无名的小孩子的状态下便被张辽收入囊中。理由也很简单,邓艾对于能带领村民艰苦度日,又会讲故事的邓芝叔叔十分尊敬,对邓芝的离开依依不舍。当张辽听闻这个说话有些结巴的孩子虽说话不太流利,但显然是很有些逻辑性在内,而年龄又与历史上的邓艾极为相似,张辽便断然决定带上这一对无依无靠的母子,并给其改名为邓艾。有以他剽窃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名言,用让邓艾牢记百姓之苦的名义,提前给小邓艾加了表字——士载。
虽然张辽不知道他找到了这个邓艾是否就是历史上破蜀的邓艾,但是小小年纪便能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这种天赋便是一般的成年人也不如。只需要张辽能够多加教导,未来的成就未必就会低于那历史上的邓艾。
想到这些,张辽那掩饰不住的喜悦也就不奇怪了。
然而张辽补充幕府也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行为,无论是他调动李严、霍峻等人,还是他大张旗鼓的拜访鹿门山和隆中,张辽都没有要掩饰的打算。此次张辽则是因为事情告一段落,而庞统、徐盛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了,所以张辽要向曹操报备一声。
一见到曹操,曹操就笑眯眯的对张辽说道:“文远,你这几日可是收获匪浅啊!”
“哪儿!”张辽笑着回答道:“谁让主公你从我这里调走不少人呢,为了补充人手,我这几日可算是四处乱跑,倒是累得不轻。”
一旁的荀攸笑着插了一句道:“那你的收获不也同样不小。我可是听说了,你这几日有上鹿门书院,又到隆中。怎么?是想将荆州最出色的卧龙、凤雏统统拉到你的幕府中去?”
“公达休要诬蔑!”张辽立刻跳起来叫道:“小鸟我倒是见到了,希望也不是没有。可是那小虫我连面都没见着,人家直接用门童告诉我三个字:不在家!”
“扑哧!”曹操笑喷了,他指着张辽笑道:“小鸟!小虫!文远,你就是这般描述被荆州士林吹捧的凤雏、卧龙的?小心荆州士人找你麻烦!”
张辽对卧龙、凤雏的别称不要说是曹操,就连一旁的荀攸、程昱、郭嘉也无一不是掩面而笑,就连一向冷面冷口的贾诩,眼中也透出一丝笑意。至于一旁的那些亲卫、侍从则更是忍得十分辛苦,毕竟曹操的行馆中是严禁他们大声喧哗的。唯有典韦张着大嘴,乐呵呵的看着张辽、曹操他们说笑,自己也露出憨憨的笑容。
“都说说,你都招揽了那些人?你张文远的眼光素来毒辣,看人极准,这一回操也要看看你从荆州划拉走那些被你看重的人才。”曹操虽然早就知道张辽接触的人员,可是他还是对张辽挑选的人手很感兴趣,毕竟其中有些人并不起眼。但是曹操却不会怀疑张辽的眼光,张辽已经用十几年的经历证明了他的眼光,尤其是张辽最善于从别人所不会关注的那些人中寻找尚未被打磨出来的璞玉。
曹操的话当然也引起了荀攸等人的关注,他们也想听听张辽选择这些人的理由。
可是张辽会实话实说吗?答案显然是不会。要知道,张辽此次的选择,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曹操抽调了他的部下。所以张辽在选择补充人员时,武将那一块是将忠诚放在了第一位。而这个原因偏偏是不能诉诸于口,公诸于众的。
不过张辽既然敢主动到曹操这里报备,自然也不会毫无准备。他笑道:“正好,我此次前来也是要向主公报备一下,明后两日便可确定北疆及征北将军府人员的调整。既然主公和诸位对我准备补充的人员如此感兴趣,我也就卖弄一二了。”
“说吧!反正绝对无人敢就此次你招揽的人手指责你眼光差。单单一个庞士元,就足以让你应对各方指责了,何况还有潘承明。”荀攸笑道。
在荀攸眼中,庞统、潘濬、蒋琬、徐盛、李严这些人确是人才,但是被张辽同时征召的霍峻、傅肜、廖化便没有被荀攸放在眼里。至于马良、邓芝这两人,荀攸也并不完全知情。
荀攸的态度很是能表明一部分人的观点,这同样也是张辽所希望的,别人越是不注意,张辽才越是高兴。但是张辽也知道,并非所有的人都想荀攸这样想,至少曹操、郭嘉两人是如何想的,张辽就不敢肯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