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最终还是没有到张辽家中,这是因为荀彧在尚未离开尚书台之前,御史中丞华歆、治书御史陈群、侍中卢毓因公务联袂来访。
若来的是陈群、卢毓都没有关系,可偏偏多了一个死心塌地忠于曹操,还与二公子曹丕交好的华歆,这就使得荀彧不得不打消原本的计划。而且还因糜竺呈上的双季稻的实验结果并未收好,被无意中发现的卢毓失口说出,荀彧便是连暂时瞒下此事的想法也一并打消了。面对着众人的恭贺,荀彧淡淡的说出正要将此事行文襄阳,上报曹操知晓。
虽然荀攸没有找上张辽,可是张辽家中却不会缺少客人。糜芳前脚刚走,曹昂紧跟着就进了张家的大门。
这位曹家大公子本就是张家当家主母的亲侄子,在大军出征后,这位大公子基本上是每天都要登门向姑母请安的,休沐之时还常常恬着脸登门蹭饭。也就是嫡子出生不久,否则这位大公子估计能将妻儿一同带上,让自己的姑母乐呵乐呵。加之曹昂久随张辽学习,又与张家嫡子张震交好,张家大门他素来是随到随进,无人阻拦。
而且张辽最晚就已经想清楚了,这位大公子是无论如何都会见自己一趟。只可惜他的那些心思估计此时也不敢随便开口相询,这位大侄子虽跟着曹操也学了不少机谋,但对于真正关心他的亲人,却很难拉下面子。
正如张辽所料,这位大公子上门后东拉西扯了半天,从南征时张辽的经历,到到高句丽的狼子野心,再到太学这些日子的一些趣闻,最后曹昂甚至连姑母曹清要为张辽迎娶新妇的事情都拿出来调侃张辽了,但话题兜兜转转就是始终没有转到曹昂原本的目的上。
张辽看着这个侄子实在是难过,平日里对下属也好,在并州处置那些世家和叛乱兵卒也罢,曹昂都是十分爽利,也不曾妇人之仁。但一旦事情牵涉骨肉至亲,再加上还是关系极好的亲戚,这位大公子那宽厚仁善的心性就显露无疑。
看到已经成年并学着自己也蓄起八字胡的曹昂在自己的面前难得的流露出稚子之态,张辽的心中还是颇为感慨的。虽然他当初指点曹昂和保护曹昂多有杜绝曹丕进位,而以保自己家族的用意,可是这么多年下来,两人又是姑侄关系,自是免不了也有了感情的存在。即便是张辽因为最晚酒宴上的经历而对曹昂也有些怀疑,此时也不免对自己的敏感性有些好笑。
“子修,身为大公子,所考虑的便不能仅仅是个人的得失,曹家和夏侯家的前途都是你需要通盘考虑的问题。如何给家族一个长远发展的机会?如何使得家族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磐石一般巍然不动,就要看当家人和继承人给家族制定的长远规划。你不是一个人,你的身边还有亲友……广泛征求意见是好事,但是作为你自己,却一定要能够从无数不同的观点中提取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而且一旦下定决心,便最忌讳犹豫不决,哪怕是错误的,也不能因为犹豫不定而丧失时机。你还年轻,三十都不到,年轻人犯错误,满天神仙都会原谅的。”
张辽也不好在曹昂开口之前与他谈论议会内阁能够保存曹家,免得曹家因为曹操的过分出彩而招人妒忌,最终重蹈历史覆辙三世而亡。所以也只能够言辞隐晦的暗中点几句,免得曹昂因为旁人的挑拨之词和张辽这边生疏。
张辽很清楚他自己的性情,虽然对曹昂有了些亲戚感情不假,但是一旦曹昂要触及张家的利益时,张辽的反击绝对是不会在乎这种亲戚关系的。否则以曹操和张辽的郎舅之亲,张辽也不会因为曹操的举动而故意给曹操找麻烦。张辽就是个自私之人,他可以在自己的生活无忧的情况下关心天下百姓,这完全是出于一种拥有了超前眼光的人对此时百姓的怜悯,就像是张辽那《洪荒封神演义》中的圣人们对天下百姓那种视若蝼蚁般的情感。或许没有那么严重,但绝对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可是如果张辽的切身利益遭到侵犯,张辽便会从一个看似无害的老好人变成一头愤怒的雄狮,亮出他尖利的爪牙,给侵犯他领地的敌人以狠狠的打击。到那个时候,别说是曹昂,就是曹清出面劝阻都未必有用。张辽亲日之言,不过是给曹昂打个预防针,免得他真的少不经事,受人撺掇。
送走了曹昂,张辽看看时辰,也过了申时。幸好曹昂来了却没有耽误张辽的午饭,两人实在偏厅中单独用餐的。但是张辽却对自己回来后还未曾与妻儿好好相处感到愧疚,拔腿就向后院走去。
张辽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是十分重视的,按照张辽给已经就学的儿子布置的功课,是清晨早起锻炼,早饭后读书练字,午饭后自由活动,而晚饭后则还要再写五张大楷和五张小楷。字帖是张辽亲自留下的,书籍也是张辽亲自选择的,诸子百家都有,但被张辽点明要让张震精读的却是《史记》、《汉书》以及先秦的各类史书。
张家如今也是贵族,也勉强可以算是士族,后辈子弟也无需在意功名,所以张辽更多的还是教导儿子们权谋之术,同时有亲自培养他们的兄弟之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